為何要規劃預算目標?
公司隨著時間成長至一定規模時,為了更清楚未來的營業目標及因應未知風險,通常會開始進行預算目標規劃,讓各部門可以清楚瞭解新的一年明確的公司年度目標,使各部門可以提早做工作規劃,如新產品設計、生產及採購規劃、庫存管控,使公司整體營運更有效率。
一、預算前討論
在進行預算目標編列前,建議先進行以下三項事項討論:
1. 市場預測:所屬未來一年產業整體市場狀況評估,包含整體規模、可能面對之整體風險。
2. 銷售方針:公司未來一年產品銷售規劃。
3. 營運目標:公司內部重點執行項目,如:庫存管控、品質提升、生產計劃。
藉由上述三項規劃事項,讓公司對於未來一年外部的整體市場狀況及內部目標更加明確,掌握機會與風險,並善用自身產品或生產優勢。
二、 預算目標主要包含
1. 銷售目標(收入面)
2. 生產目標(成本面)
3. 預計重大資本支出及重大費用(費用面)
4. 預算損益表
三、銷售目標
1. 銷售量:銷售部門依未來預計市場狀況及產業淡旺季,規劃出每月或每季各主要產品預計 銷售量。
2. 銷售單價:預估各類主要產品銷售單價,並評估是否會有單價大幅降低的風險
四、生產(採購)目標
1. 買賣業:大致區分買賣業或製造業,如果是買賣業,較單純為依據未來一年銷售量推估每月或每季主要產品購買量,並依單價、倉庫面積、現金流評估是否大量採購或批次進貨。
2. 生產量:製造業需依據生產模式為推式生產(Push)或拉式生產(Pull)。如果是推式生產,可能較不用考量預計銷售計劃,以最大生產量及最低製造成本單價為考量找出最佳生產量。拉式生產則須依據預估銷售量進行規劃。
3. 生產單位成本:依銷售需求量及庫存水位,找出最適生產量下的最佳單位成本。
五、預計重大資本支出及重大費用
1. 主要是預估未來一年因應銷售、生產、管理或研發是否有重大設備需要購買或支出費用。
2. 銷售面:經銷商大會、品牌日等大型展覽會議費用、銷售後贈金、銷貨運費。
3. 生產面:重大設備定期保養維修支出、依生產規劃購買新設備或新建廠房。
4. 管理面:各類薪資、獎金、員工獎酬,購買新系統費用。
5. 研發面:檢驗或驗證費、重大研發機台或軟體購買。
六、預算損益表
1. 當完成銷售目標、生產目標、預計重大資本支出及重大費用後,依序計算出每月或每季銷貨收入,再依生產目標中的生產單價推算出銷貨成本
2. 參照往年經常性支出費用及預計新年度發生之重大資本支出及重大費用,編列營業費用(銷售、管理、研發)。如有融資,則記得利息費用估計。
七、目標與實績
編列年度預算目標後,隨著新的年度進行需要定期將實際發生數與預算做比較,分析差異後進行調整,通常公司第一次進行預算目標規劃會以年為單位,因此在下一年度編列預算目標時,會將之前的預算目標與當年度實績進行探討,確認原本訂立的目標是否有達成,是否有發生異常事項,供下一年度編列預算目標時參考。當公司規模成長到一定階段,可以調整以季為單位,並逐季進行目標實績會議,可以快速發現與年初規劃時的差異,不論是外部市場環境變化,或公司內部生產調整,都可以有效率的掌握,並做出反應。
八、總結
預算目標的規劃,並無一定標準,關鍵不外乎『成本效益原則』,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在最重要的部分。當公司僅有初步的部門劃分,且人力有限下,如果想執行預算目標的規劃,經營者必須瞭解公司當下最迫切的需求;假如公司是以銷售為導向,可以將銷售目標的銷售產品別拆分較細,以精確預估收入高峰期,並配合行銷費用,而成本及管理費用可以簡略估計,以最少的時間成本,達到最高的規劃效益。公司建立預算目標的規劃,有助於資金的安排,讓企業主能將有限的資金,進行最佳的調度,也可以讓融資提早申請額度,讓公司現金流更能靈活運用。
LINE:chenwupolin
IG:edison.cpa
Tel:02-77480818 #203